NeST企業家二代研習班

企業家二代在職場的六項挑戰


對二代的觀察緣起
  台灣的企業創始於經濟起飛的70年代,近年來正陸續進入了世代交班的階段,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如何順利交棒,成為考驗企業主推動永續經營的關鍵課題。根據國外研究資料顯示,有確實接班規劃的企業,長期經營績效明顯優於沒有確實接班規劃的企業。許多國內企業主在培訓家族接班人時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並不是新生代缺少管理知識或努力不夠,而是世代隔閡所產生的價值觀與溝通方式的問題;為協助企業接班,中國生產力中心在推動企業家二代之培訓5年之後,以觀察法了解近300位企業家二代學員後,本文將探討一群向上進取的年輕企業家二代者的苦衷。

富二代定義通常帶有社會偏見
  一般俗稱的「富二代」通常帶有嘲弄、負面之意味,例如:富不過三代、紈絝子弟、含著金湯匙等俗語,形成自古以來不可抹滅的某種社會印象,在現代則有「還不是靠爸」等網路用語,或接不了班的第二代毀滅台灣企業的報章雜誌訊息的渲染。本文要以正面的度來探討另一群在台灣認真投入企業經營的二代準接班人,也就是並非外界所認知所謂的富二代。本文所要討論的二代,主要在「負責任的二代」,負責的「負二代」,因此本文以六項企業家二代常遇到的質疑,尤其是剛步入家族企業的職場、有意接班的二代,期能鼓勵企業家二代面對類似的質疑與挑戰,能以積極的信念,樂觀面對,以迎接接班的工作挑戰。

挑戰一:企業家二代缺乏實務經驗
  企業家二代常常被質疑的第一個問題的是缺乏實務經驗,二代常常一畢業就在家工作,並沒有在其他公司上班實作或創業的經驗;對比台灣第一代企業家曾拎著皮箱行遍天下,除了到國外開拓業務,也要管理生產流程,更要尋求資金籌措,在缺人缺錢缺訂單的狀況下,經歷環境嚴格考驗,白手起家開創基業,才成就出一股令人尊敬的全能性的實務才能。
  許多一代企業家或資深員工常會覺得二代沒有經過嚴格歷鍊,是從小養尊處優的一群,甚至在海外留學回國後,一回到公司上班,就提出許多個人意見,以國外所學的理論或知識,建議改變公司的作法或規定等,也因此引起公司內部人員許多的反彈,對於第二代想要創新格局,第一代甚至會認為背離公司原則。
  實務經驗是個人從實作中累積出來的,除了多學習、多閱讀外,並且親身去試煉所學所知,加上因應公司文化或現況加以調整,產生實際改變的成效,才是較可能破除缺乏實務經驗一說的作法。而這中間最關鍵的因素,是二代是否常保有一個謙虛的態度,跟公司組織內的人員應對。例如,常見二代堅持公司凡事要制度化,但制度真的是良藥嗎?對於第一代的創業家來說,公司就像是他生的小孩,所有公司的規定和文化,都是因老闆而產生,雖然沒有「明文」寫出的制度,但運用已久的「無形的制度」,就是一種可貴文化,只等待尚不了解這種無形制度的人,從實作中去理解、去學習,這需要一些謙卑和耐性去摸索的。

挑戰二、在公司的工作,二代總是在做雜事
  「特助」是企業家二代常見的職稱,這代表著什麼都要做,只要老闆一句話就得行動,從幫同事或客人買便當、準備會議資料與做記錄、跟著老闆去拜訪客戶…等。另外幾種企業家二代比較常見的職稱是「業務」或「行銷」,也有一些是從「研發部門」開始的。不論何種職稱,企業家二代的工作實際上是沒有職務範圍的,因為很多中小企業是沒有明訂工作說明書的,也就是校長兼撞鐘,須認知企業家二代看事情的角度,是會其他人是不同的,企業家二代從小到大觀察一個事業的成長,家族企業其實就是最好的企業管理學習案例。
  但是,想要真正地成為一名管理者,在於企業家二代心中是否學習到願意「承擔」的心,現實上,沒有一家公司是沒有問題的,每天大大小小的問題待解決,能有機會去解決問題,就是一種學習,二代可試著轉變想法,做雜事其實是鍛練自己成為公司中做最多,學最多的人,以快速培養自己接班的能力之類的轉念。試想一家公司的成立與運作,過去解決最多問題的,就是公司的負責人,也就是總經理,要能成功接班,二代先要有願意承擔的想法,從接受開始,才能達到享受的境界,接班過程心中才可能自在與自由。

 

許文俊 總監
曾服務於中國生產力中心品牌行銷事業群

關鍵字:
接班人 家族企業 傳承  企業家二代 

Go Top